黑松樹木存活在于根
樹根是樹木的重要營養器官,沒有樹根樹木不能存活。根的功能之一,是將樹木整體固定于土壤中,使整個樹體維持重力平衡;功能之二。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礦質營養。據分析,存在于植物體內的元素有60余種,其中含量最多的碳、氫和氧,基本上是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其它元素主要是以離子狀態,從土壤和水中吸取來的。它們之中,除氮以外,最初都是地球巖石的成分,所以稱為礦質元素。由于植物對氮素的吸收方式與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方式相似,故被視為礦質營養的一部分。功能之三,是有些樹木的根可形成不定芽而具有繁殖作用。
樹根來源于種子葫發的胚根,胚根突破種皮向地下生長,形成主根。主根由根胚發育而來,所以稱為初生根。主根上能產生側根,側根再產生第二、第三級支根,都稱為側根,側根由初生根產生,所以又稱次生根。因為主根和側根都有一定的發生位置,都來源于胚根,所以也叫定根。而有些樹木可以從莖、枝條上產生根,這種不是由根部發生,位置也不一定的根,統稱為不定根,如楊、柳等樹種埋干或插條繁殖所產生的根就是不定根。
樹木個體全部根的總體,稱為根系。定根和不定根均能發育成根系。由種子繁殖的樹木棍系,根據它的起源和形態的不同,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兩種類型。1.直根系。由胚根發育產生的初生根及次。
生根組成,主根發達,較各級側根粗壯而長,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2.須根系。主根不發達或早期停止生長,由莖的基部形成許多粗細相似的不定根,呈叢生狀態,這種根系稱為須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關系到樹木的存活與生長。樹木地上部分的莖、枝、花、果及葉必須依賴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質營養生長發育,并把樹體固定在地上。因此,樹木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生長與地上部分的發育必須維持一定的平衡。據研究,在自然條件下,根系的深度和寬度往往大于樹冠面積的5倍-15倍。樹根在土壤中垂直和水平分布,因樹木種類、遺傳基因、生長發育狀況、土壤環境中人為等因素的影響有所區別。因此根據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狀況,分為深根和淺根性兩類,以利于培育利用。1.深根性。這類樹木棍系的主根發達,深入土層,垂直向下生長。2.淺根性。樹木的主根不發達,側根或不定根輻射生長,長度超過主根很多,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層。如刺槐、臭冷杉等的根系多分布在20厘米-40厘米的土壤表層中,這種具有淺根性根系的樹種,稱為淺根性樹種。
樹木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淺遺傳基因是關鍵因素,如紅松、臭冷杉、魚鱗云杉、紅皮云杉為淺根性樹種。林木生長最適宜的土壤質地為壤土和砂壤土,土壤質地不同,具有不同保持養分和水分的能力,必將影響著樹木根系的發育。如紅松在砂質土壤上有著較深的根系,根系發育良好,在含有較多石礫、碎石屑的土壤中,根系也能很好發育;但在通氣不良的重壤或黏土中,紅松的根系僅分布在土壤的表層中。臭冷杉、魚鱗云杉在排水不良和通氣較差的黏土中,屬于淺根性翱易風倒的樹種,但生長在砂壤土或砂質土壤上,根系發育良好。林苗,若在芽苞開放后起苗,會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秋季起苗在苗木枝葉停止生長后進行,這時根系在繼續生長,起苗后若能及時栽植,翌春能較早開始生長。